作为在2018年至2019年先后上市的三家直播企业,特立独行的映客与高调赴美上市的虎牙、斗鱼,前后表现可以用“云泥之隔”来形容。
美国东部时间3月30日,虎牙股价收盘价为16.9美元/股,市值为37.09亿美元,而斗鱼收盘价为6.24美元/股,市值达到了20.26亿美元。
虽然两家美股上市的直播公司,较其上市发行价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但虎牙、斗鱼的营收和利润均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眼前的不好并不会影响投资者对其未来保持乐观。
但映客的情况完全不同,不仅股价不好,其财务表现也甚是难看。
3月29日,映客互娱(股票代码:03700)发布2019年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全年总营收32.69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7146万元。
财报发布之后至今日股市开盘,截止3月30日早上11点,映客股价一路跌至0.96港币每股,从“港股直播第一股”迅速跌至“1元股”,跌至新低,从万丈高墙跌下,市场的看跌是有原因的。
营收、利润接连断崖式下滑,映客处境很危险 
3月29日映客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映客全年总营收32.69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7146万元。这份财报对映客而言,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在于总算是盈利了。
2019年上半年业绩惨淡,不仅总体营收较去年再度缩水,而且出现了亏损状况。2019年中期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映客收益约14.8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2.81亿元下降34.9%;上半年亏损为2755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9.58亿元;经调整后上半年亏损为1092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09亿元。
由于亏损,映客还对外发出了盈利预警公告。公告预计映客全年将亏损不超过6000万,受此影响,映客在2019年上年度财报公布当日,就迅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其股价从5.48元下跌到了1元。
2019年度财报中利好消息的公布,多少能让其股东和投资者得到一点心理安慰。但财报发布后,股价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出现回升,反而在昨日开盘后再次跌落谷底,股价更是再度跌至1元以下,情势可谓惨烈。
首先,虽有盈利但是盈利水平大跌,那个赚钱能力很强的映客不在了。对于映客的赚钱能力,金沙江创投主理人朱啸虎也曾不无骄傲的感叹道:“投了那么多烧钱的公司,像映客这么赚钱的还是第一次。”
事实上,创立于2015年的映客,早年凭借平台大量的高颜值直播主打秀场直播模式开启其直播历程,并开创了以直播打赏和会员充值为主的盈利模式,此后基本没怎么亏过钱,甚至可以说映客的骨子里面就隐藏着“盈利”的基因。
在2015年创立当年,映客便顺利实现盈利167万元,随后其盈利能力更是“爆棚”。2016年盈利5.68亿,2017年盈利7.92亿,直冲巅峰,到了2018年更是达到了11亿元,调整后为5.96亿,达到了历史新高,处于“极盛”状态。

但极盛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2019年不断跃升的盈利水平“戛然而止”,此后映客进入急转直下的状态
2019年映客实现全年盈利仅7146万,较2018年实现全年经调整后净利润5.96亿,同比净利润下降88.01%,2019年全年的净利润不及2018年的零头,这也是多年来映客盈利首次出现下滑的情况,但关于其营收的下滑却为时已久。

2018年映客实现全年营收38.61亿人民币,2019年全年营收缩水近乎6亿,同比大降15.33%,映客的营收缩水并非首次。映客的营收顶峰出现在2016年,2016年全年实现营收43.3亿元,此后其营收一路下跌,2017年全年实现营收为39.4亿,同比下跌9%。营收出现了连续“四连降”的下跌态势。
营收、净利润双降,映客的情况很危险。从财报释放的相关消息来看,主要归结于其直播收入锐减,新业务推广不顺,一句话交代了问题症结之所在。
单一秀场直播模式的弊病
从财报来看,2015年-2019年映客直播营收占总营收的94.6%、99.8%、99.4%、96.59%、97.16%。作为主要营收来源的映客直播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95%以上的份额,仍然是主要营收来源,映客的广告收入和其他营收占不到总营收的5%,比例极低。

但这个主营业务的表现并不好。2016年-2019年,映客的营收和利润出现了奇妙的“剪刀差”,一方面映客的营收节节缩水,盈利却在节节攀升。
为何营收下跌,利润反而不断跃升?唯一的解释就是映客提升了会员付费的门槛或者打赏的金额,而实际上相关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过往各年付费用户数据来看,其付费用户的客单价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月充值170元提升到第四季度的675元,2018年付费用户月付费金额为540元,同比增长167.3%。单位用户客单价越来越高,但月活用户越来越低,从最高的月活3000万以上一路下跌,月活跃付费用户更是跌到了100万以下,2018Q1仅有月活付费用户72.9万人。
也就是说,映客在过往几年,能在营收下跌的情况下,利润反而不断提升的秘诀,在于它们提升了单位用户的付费金额,由此拉升了净利润,但换来的结果是月活用户下降,盈利最终不可持续。
说白了,映客用几乎“竭泽而渔”的手段从用户身上“榨取最后一个铜板”,用户被迫寒心退出,由此导致了营收缩水、利润大跌的艰难处境。
2019年映客的月活用户数虽然有所上升,但仍然离曾经高达3000万的月活相去甚远,与虎牙、斗鱼相比更是逊色不少,可见映客主营的直播业务对用户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从前。
此外,主打“颜值经济”的映客竞争门槛太低,仅仅依靠“漂亮小姐姐”就可以吸引大批用户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同时,与虎牙、斗鱼相比,映客主打的秀场模式还有自身的局限性,那就是其主打的秀场直播模式并没有前者的高粘性。
一方面,用户对真实娱乐产品(比如游戏)的消费超过了为“颜值”消费的冲动,颜值带来的消费冲动不再,消费者回归理性,只观看不买单的用户大有人在。尤其是其消费门槛不断抬高之后,逐渐不敌用户粘性更高的斗鱼、虎牙等游戏直播平台;另一方面,颜值经济只需要挑选年轻漂亮的主播,更容易被对手复制。
后者利用较为高频的游戏直播吸引用户观看,同时进入秀场直播领域切分蛋糕,映客面对虎牙、斗鱼的进攻,渐渐力有不逮。
由此,映客在用户粘性下降、平台用户流失的打击之下,其以充值和打赏为主要形式的收益也大为缩减。为谋破局,映客又开启了泛娱乐布局,以期换取“直播第二春”,目前来看,也难如预期。
押注泛娱乐,效果难显
直播行业的通病,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很清楚。所以,在直播业务高光的2017年,映客就开始探索多元化布局了。2017年下半年其内部发起的造星运动,效果并不如预期,长期看仅是治标不治本。
2018年映客财报表示,将主要发力两个方向:一是打造产品矩阵;二是加码下沉市场,加速精耕细作。目前来看,映客内部做的产品主要是泛社交、文娱方面的产品。
比如去年曾高调买下陌生人社交平台积目,但这个主打陌生人社交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并不如意。比如同样做陌生人社交的soul,其用户下载量远超积目,并且后者已经实现了盈利,却鲜有听闻积目盈利的消息,说明其还处于内部为其输血推广的阶段。
其他泛社交产品表现更不如积目。比如被誉为“视频版趣头条”的种子视频主打看视频赚钱一度实现了超过千万注册用户,但效果也很一般。还有主打语音社交的音泡、主打老年人直播的老柚直播、二次元社交产品StarStar、地图社交22等等等声量均很小,没有泛起太大的水花。
看起来花样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的社交产品,更像是像在下一个赌注,看看“哪个会跑赢”。当初映客之所以执着做社交产品,根本上在于社交产品的粘性更高,有利于提升映客的用户粘性,而如今社交产品百般不如意,已较当初做社交产品的初衷已经相去甚远。
除了布局社交领域,其在电商直播领域也在频频试水。
但由于其电商直播起步较晚,竞争不仅难以跟已形成成熟电商直播模式的花椒直播相比,与用户量庞大的欢聚时代和斗鱼相比差距也不小,而后三者在电商带货方面试水更早,运营也更成熟,是商家合作的主要对象,映客在该领域则声量很小,但这并不是做电商直播的唯一桎梏。
首先,电商直播对供应链要求比较高。每一个切入电商直播的公司,前期工作更多是如何吸引供应商给与相对性价比的货品,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保证货源充足。
其次,娱乐性主播和以卖货为目标的电商主播还是有很大区别。娱乐性主播只需要让别人开心就行,但电商主播必须有卖货的经历,有非常好的选品眼光,这些极其考验主播的个人专业水平。
以李佳琪和薇娅来说,两者都有过长期的卖货经历,对选品、爆品有自己的售卖逻辑,这正是他们专业卖货超越娱乐明星的原因,可见带货能力也是门技术活,不是想干就能干的,映客主播多以唱跳娱乐为主,贸然切入电商直播只怕会“水土不服”。
此种情况之下,重金砸下的投入,却很难看到新业务创造的营收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最新的财报中,虽有披露,但其在总营收中占比微乎其微,其盈利能力究竟如何,能否成为公司下一个现金奶牛还有待时间验证。
写到最后
随着国内5G商业化的提速,高度依赖网速的视频、直播领域迎来了新一波机遇。作为直播公司,映客也围绕着5G技术展开一系列的布局,映客内部围绕着AR、MR、VR 、AI组建了内部研发团队,但这个计划可否顺利进行却很难说。
映客此前发力的新业务短期内还需要持续不断为之输血,而由于近年来映客盈利能力缩减,导致其可用于内部的现金及等价物的数量也开始减少。
2018年映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33亿,2019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29亿,很明显过去一年由于部分季度的亏损,导致了企业持有的现金数量下滑,在新业务还没有起步之前,这个数字恐怕还会继续下滑。
与此同时,此次财报发布后,映客的股价基本就维持在“1元”的水准上,实在令人忧心,跌跌不休的股价也是映客的“隐痛”。
疫情之下,新业务能否挨过困局、平稳发展还有待商榷,更遑论投入尚不知边际的AR、VR、AI领域等。
倘若下一季度乃至整个2020年度,映客的营收颓势还没有扭转,映客恐怕面临的不只是股价跌破1元的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