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邓钰
“手机下单,配送上门。”3月16日,海口市民王凡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海垦优品宅配”微信小程序,选购了1斤鲜牛腩、1斤长豆角和2斤小白菜。第二天,将有专人将这些菜配送到他家。
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群电商”在海南人的生活中彻底“火”了起来。“线上买菜,次日上门”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消费习惯。
对于企业而言,这不失为难得的创业风口。今年2月初,海南农垦商贸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商贸物流集团)接下紧急任务,设计线上程序,建设社群电商供应网络,为当时部分实行封闭管理的小区或者区域提供物资供应保障。
如今,海垦商贸物流集团多举措探索社群电商的长效化模式,进一步探路新零售业态,助力我省“菜篮子”建设。
从田头到社区
两平台覆盖200余个小区
最近,家住海口市琼山区江畔人家小区的居民庄雪玲养成使用“海垦优品宅配”微信小程序买菜的习惯。“在网上操作简单方便,有专人送上门,而且买到的菜新鲜质量好,价格公道,一点都不比市场买的差。”她说。
这样的购买模式,被业内人士称为“社群电商”或“宅配电商”,几年前在一线城市兴起,逐步往二三线城市铺开。新冠肺炎疫情则彻底将其推上迅猛发展的“风口”。
“受疫情影响,买菜难成了不少市民的大问题,人们开始寻求不出家门也能买菜的渠道。”海垦商贸物流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文武斌介绍,2月初,为保证疫情期间的生活物资有序供应,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该集团推出“海垦优品宅配”平台,并与“小菜一篮”社区电商团队打造“民生蔬菜包公社区仓储”平台,两个平台合计覆盖近220个小区。
一头连着田头,一头连着社区。社区电商宅配的模式,不仅方便了社区居民,也拓宽了农副产品销路。在铺设社区销售渠道的同时,海垦商贸物流集团派出专业团队走入田间地头,了解我省各地和海南垦区各企业农副产品的销售需求,了解瓜菜产量、质量并建档收购。
“今年,受疫情影响收购商上门量锐减,但我们通过和商贸物流合作,打通了火龙果供应海口各小区的销路。”海南农垦广坝农场公司工作人员吴育勤说。
从激降到稳定
探索长效化模式
“虽预想过风口后会迎来‘阵痛’,没想到它的到来如此迅猛。”文武斌举例,在江畔人家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小区的单日配送额均超万元,但在“解封”后,配送额迅速下跌,最低位时不足700元/日。
海口市电子商务协会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我省不少个人和企业探索建设社群电商,然而盈利并非易事。一方面,群众倾向于购买生鲜,而果蔬,尤其是叶菜损耗成本和运输成本极高。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品类和质量要求高,对于社群电商运营者而言,要在提供丰富品种的同时,还要保证稳定供应渠道和优良质量。
如何应对好“风口”之后的阵痛,关乎今后的长久发展。
“我们一方面反思产品体系,另一方面设计促销方案,提升用户黏性。”文武斌介绍,该集团进一步探索长效化模式,更新线上配送程序,改变以蔬菜禽肉套餐为主的供应体系,增加生鲜品种并销售海垦品牌特色产品,扩展配送品类,同时通过推出每日限时秒杀等活动吸引用户回流。“改变营销策略后,用户量和销售额逐渐稳定,江畔人家小区每日销售额稳定在7000元左右。”
销售额从激降到稳定的变化,给了海垦商贸物流集团发展社群电商的信心。“这在某种程度说明,人们确实接受了这样的购物方式,对社群电商的需求客观存在。”海垦商贸物流集团零售管理部主管李俊宏说。
从零散到体系
重塑供销生态圈
“不能将社群电商当成割裂的个体,而应该将其作为我省‘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来建设。”文武斌表示,通常而言,个人和企业在经营社群电商时,总面临着运输成本过高,供应渠道难以保障等难题。该集团将社群电商打造与“菜篮子”工程建设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让“菜园子”直通居民“菜篮子”。
目前,海垦商贸物流集团正通过整合供应端、运输端和销售端等,重塑供销生态圈,在做好我省“菜篮子”工程的市场流通保障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电商建设,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探索新零售业态。
在供应端,海垦商贸物流集团已与中粮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做好米面粮油等产品的供应销售工作,并整合海南垦区生鲜资源,保证四季时蔬和鲜果高质量稳定供应等;在运输段,今年将完善冷链仓储和冷链物流建设;在销售端,海垦商贸物流集团不仅将推行“团长制”的社区电商宅配业务,还将引进通过布点建设便利店,实现线上下单,店内取货等。
(本报海口3月1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