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孙兆

“最近,我们每天都在线上抢菜。”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十年前常常用电脑“偷菜”的自己,如今真的在各大生鲜平台“抢菜”。而这一切,都源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人们变得谨慎,尽可能减少出门以及不必要的接触。

与此同时,为了减少出门带来的风险,生鲜电商以及大型超市、外卖APP快速入局,成为本次疫情中影响最为直接的领域之一。而在此次疫情暴发之前,生鲜电商行业可以说是正处在“危急存亡之秋”。

2019年,受到无数投资者关注的生鲜电商行业惨遭“洗牌”。2019年最后的一个季度,生鲜电商更是每个月都有负面消息:10月,迷你生鲜因长期亏损暂停运营;11月,呆萝卜烧完6.3亿元融资后,资金链断裂,上千家门店关闭;12月,易果生鲜拖欠上千万元债务,进入法院黑名单……

而根据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在资本的较量中,生鲜电商平台大多是“一地鸡毛”。但是,近期疫情之下暴涨的线上买菜需求,将生鲜电商再一次推向风口。

疫情之前,大部分有过网购经验的消费者并没有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而在疫情形势的倒逼下,生鲜电商成为城市人群的买菜首选。

数据显示,饿了么在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地区外卖的买菜订单量同比增长9倍,商超订单也同比增长超2倍;盒马过去一周多在广州、深圳、成都等地订货量达到平时的5~10倍;每日优鲜除夕至正月初四期间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70%;美团也表示春节期间日均订单量为节前的数倍,并持续上涨。

而订单量激增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此前不少生鲜平台多次出现“暂不销售”“售完”等状态,配送效率也因人力、运输等方面的影响滞后。“即便可以配送,超时问题也屡有存在。”李先生指出,虽然生鲜平台上会显示送达时间,但这段时间很难准时。对此,平台客服给出的解释是,“受到疫情防控导致的物流不畅、人力紧缺等影响,部分站点可能因订单集中,导致配送延时。”

业内人士表示,配送不及时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供货能力和配送能力暂不能完全匹配消费者自由购买的需求。原本日常消费品和生鲜蔬果的供应不成问题,但春节假期加上疫情暴发,让许多配送员无法及时返岗,线上生鲜到家不仅配送时间从1小时拉长到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配送范围有时也会因为一些原因被限制。

此次疫情期间暴露出的问题,实际上也正是很多生鲜平台此前被市场淘汰的原因,无论是供应链问题,还是运力问题,都是目前生鲜平台由来已久的问题。因此,如何在此次非常时期调动综合能力,保证供应链渠道、运力能力、价格平衡以及充足的人员调配等需求,是生鲜电商平台能否突破此前瓶颈、释放增长潜力的重要机会。疫情之下,对于生鲜电商是一次“大考”,谁能在配送速度、新鲜程度和价格优惠度三方面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谁就能在此次疫情之下突围,也才能在疫情过后获得用户更多的“选票”。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