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信用卡账单看起来“可信”,“养卡党”自有妙招。从杨洋的“养卡”方案来看,多频率刷卡、大额度消费、适当现金分期是提额的主要手段。“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可以先申请临时额度,临时额度的使用周期在15天左右,如果临时额度审批通过,建议全部使用,把临时额度‘养起来’之后再提升固定额度。”
一边是长期以来潜伏底下的“灰色套路”,另一边是监管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人群所出台的支持政策被“养卡党”加以利用。1月26日,银保监会下发通知,要求银行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政策的出台也让大批“养卡党”高呼“好时机已经到来”。事实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许多餐饮、个体商户处于停业状态,许多居民也处在“闭门不出”自我隔离中,但这并未阻断“养卡党”的热情。杨洋非常自信的告诉记者,银行的风控系统中不可能先植入对应的疫情的关闭商户的统计数据,一般在刷卡的时候先用储蓄卡进行小额交易,刷卡金额达到10元以上,然后查讯账单就知道商户名称是否在停业的范围,如果商户出现停业,那就换一台POS机再刷。
资深“养卡党”李欢(化名)一共有15家银行的信用卡,其中有12家银行的信用卡已经使用,在疫情期间,他刷卡额度已经超过了8万元。而为了“用足”政策,他正打算致电发卡行申请做延期还款缓解资金压力。为了“瞒天过海”,李欢从“养卡”大军学来了最新的沟通话术,在致电银行申请延期时先伪装成为无收入人员,向银行表达因为疫情影响,暂未开工,没有固定收入,导致目前还款困难,申请将3月的账单延期至4月偿还。如果银行未同意申请,就捏造无收入流水、疫情期间无法开工等“假材料”蒙混过关。
“如果有意谎报疫情,要负一定法律责任。”上述国有大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就算“养卡党”通过造假申请成功,银行还可以通过消费明细,看出对方的用卡意图,如果是频繁集中交易,交易类型单一,交易对手单一,就很容易发现问题,最终驳回持卡人申请,并根据情况进行封卡、入征信、降额等措施。
但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也直言,“造假”行为以目前的状态来看的话,还比较难以核实,因为很多信息没有统一权威的出口,交叉验证也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而且在疫情影响下催收也遇到了一定难度,现在上门催收已经停止了,目前催收手段主要包括短信催收,一般为逾期7到15天,电话催收,主要针对超过30天的逾期行为。
“信用卡逾期率正在攀升,主要原因有持卡人自身的经济状况恶化有关。”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疫情背景下一些中小企业歇业关闭、延迟发放工资,另外还包括催收端因疫情原因导致的工作不畅等。
从整体行业数据来看,信用卡风险的持续攀升也值得警惕,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919.16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4%,占比较2019年二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而在应偿授信总额方面,截至2019年三季度,该数据为7.42万亿元,环比增长 2.67%,对比2008年四季度末的1582.12亿元增长了近46倍。
苏筱芮认为,疫情期间,线下催收途径受阻,机构应当更多考虑线上催收的方式以提升催收效率;此外,贷后风险管控在逾期率持续升高的情况下效果还有待观察,因此贷前策略也应当联动配合,适当收紧贷前风控。
在易观金融分析师王细梅看来,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收入下降,影响还款能力,因此信用卡逾期率短期内很可能上升。疫情期间,银行可以根据客户资质采取不同方案,大企业员工、公务员等群体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小,银行重点防控的群体主要是负债率较高或共债率较高的客户,可采取适度降额、优化信用卡风控体系等措施来强化风险防控。
而对于频繁使用套现的养卡党来说,银行与之“斗智斗勇”将是长期过程。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机构从业人士告诉记者,私下售卖POS机,违规套现已成为行业心照不宣的事实,基于商业行为本身的特点,完全禁止难度很大。“商户审核、风控包括对于商户的管理,95%都在收单机构这一侧,导致了‘养卡’、套现等现象不停的发生。”
由于信用卡交易链条涉及发卡行、收单机构、支付机构、清算组织等诸多主体,因此,对于养卡行为的打击也需要合力“围剿”。分析人士指出,监管政策很难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还是要联合银行、支付机构、清算组织、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大力发展监管科技,通过技术完善监管的手段,从而更好地支持信用卡行业的健康发展。